1、學走路的寶寶要穿很軟的軟底鞋
有些父母在為寶寶挑鞋時,總以為童鞋應越軟越好,特別是家里有老人家的。但是科學研究表明,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。學走路的寶寶絕對不能穿很軟的軟底鞋,鞋的軟硬度應適中,否則將起不到定腳型的作用。
另外,由于腳在鞋中得不到支撐,很容易引起踝關節(jié)及韌帶的損傷。再有就是由于寶寶骨骼、關節(jié)、韌帶以及肌肉正處于生長發(fā)育期,因此鞋面不能太硬。剛學路的寶寶應該穿上布的或皮的比較透氣的鞋;而底應該是有些硬度又防滑的軟膠底鞋。而所謂的“軟硬適中”就應該是鞋底可以拗過半但又彈性很好不會出現(xiàn)斷裂現(xiàn)象。
2、沒走路的寶寶不用穿鞋
很多爸爸媽媽認為,剛出生到3個月的寶寶是不用穿鞋的,再冷的天也只要穿上襪套就可以了;但是如果寶寶到了6個月還不穿鞋,容易導致沒有腳型。因此只要不是夏天,我們都會建議6個月后的寶寶要穿上為寶寶們專門制作的鞋。
3、一季只需一雙鞋,買多了穿不到
真皮鞋是不能一雙鞋穿到底的,這樣會加快皮鞋的磨損速度,特別是在秋冬。因此最起碼要給寶寶準備3到4雙鞋。球鞋是必不可少的,方便寶寶活動,尤其是上幼兒園的寶寶;皮鞋也很必要,因為球鞋大多不透氣,老穿球鞋會加大患腳氣的機率;而冬天,棉鞋是最貼心的,不然寶寶的小腳穿在冰涼的球鞋或皮鞋里,凍瘡也就隨之而來了;家里還要備雙棉拖鞋,回到家就換上舒適的棉鞋,不會讓寶寶的腳整天受到約束。
4、認為小孩穿鞋太費,隨便購買或買很大的鞋
這是比較普遍而極端的現(xiàn)象。有的家長認為小孩腳長的太快,鞋子換的頻繁,不必花太多精力和財力在鞋子上,亦或者超前購買比孩子腳的實際大小大很多的鞋,可以下季或明年接著穿。而如果鞋子大小不合腳,或質量不好,很容易影響寶寶的走路姿態(tài),對腳和腿的發(fā)育都沒好處,甚至對孩子以后的心理也會有影響。
5、底彎曲越大越好
許多童鞋在腳心部有一塊凸起的軟墊,這樣的款式看上去似乎是為了幫助寶寶預防扁平足,但這樣的設計非但對寶寶的足部發(fā)育沒有幫助,甚至還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。原因在于它縮小了足弓的伸展發(fā)育空間,如果穿得時間長了,孩子可能會形成扁平足。另外,童鞋的鞋底還要有適當?shù)暮穸,厚度應?~8毫米左右。
6、穿哥哥、姐姐的鞋子
因為鞋子的主人會使鞋子形成一定的形狀,而這種形狀不一定適合小寶寶的腳。
小編提醒:在家里如果房間足夠溫暖而且寶寶不會有受傷的可能時?勺寣殞毠庵_或只穿襪子。與地板接觸對孩子有益,既能訓練孩子身體的感覺,也能訓練他的平衡能力。